中國科學院“器官重建與制造”先導專項2018年度工作會召開
1月13日-15日,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器官重建與制造”(以下簡稱“專項”)2018年度工作會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召開。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副局長黃鐵青、資環生物處處長任小波,院重大任務監理部主任汪大星、主管劉昱,專項監理組張先恩、李伯良、段恩奎、孫方臻,專項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周琪、專項總體組、專項各級任務承擔人及專項辦公室等共100余人參加了會議。
專項各項目、重點攻關方向及研究任務負責人分別匯報了2018年度任務完成情況、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突出進展及下一步工作計劃。專項監理組及總體組聽取匯報后,針對各項任務的實施進展情況進行了深入地交流與討論,共同梳理、凝練了專項的亮點成果,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通過對任務進展的系統梳理與總結評估,為優質高效完成專項既定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專項為解決當前和未來面臨的老齡化、器官損傷等重大健康問題,針對器官再生、重建和制造的重大難題,通過原位再生、體外制造及異體再造建立防治重大疾病的新策略。啟動至今,專項總體按計劃推進,已取得了揭示靈長類神經發育和再生調控的關鍵通路、繪制人腦前額葉發育過程的單細胞圖譜、建立哺乳動物同性生殖新技術、建立人原代肝細胞體外擴增體系、構建功能性肝、胰組織器官芯片、體外胚胎培養、獲得免疫缺陷豬等重大理論、重大技術和重大產品的階段性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
2018年,專項共發表論文154篇、申請專利55件、獲得授權專利5件。專項成果獲多項重要獎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1項,2018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1項以及美國著名雜志《科學家》(The Scientist)評選的“2018年度科技進步”1項(全球10項)等。此外,專項大幅提升了我國在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共計170余人次在國際學術組織或學術期刊任職,其中專項首席科學家擔任國際干細胞組織(ISCF)主席。受專項資助,共計150余人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作報告或出訪交流。
會議現場
周琪主持會議
院重大科技任務局、院重大任務監理部、專項監理組、專項總體組的相關領導和專家合影
12月28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紀念建所九十周年專題報告會暨高端學術論壇”在B105會議室隆重舉行。本次大會聚集了關心和支持動物所發展的各界領導、學界精英、京內外兄弟院所代表、所友代表、離退休老干部代...
12月5日至7日,動物研究所第八屆研究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本屆論壇以“探討真知、分享灼見”為主題,共邀請了31場大會報告,其中包括1場院士特邀報告、5場領域大咖特邀報告和25場來自動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遺...
日前,2018年談家楨生命科學獎頒獎典禮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15位生命科學研究人員分獲成就獎、臨床醫學獎、產業化獎及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