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干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的前身為“中國科學院生殖生物學開放實驗室”,由我國生殖生物學奠基人之一張致一院士所創辦,曾是美國Rockefeller基金會在全世界設立的七個“21世紀生殖避孕網絡中心”之一,和WHO/Rockefeller基金會在全球設立的六個“胚胎植入研究中心”之一。實驗室組建于1991年,并于1993年底通過驗收。在“開放、流動、創新、競爭”運行機制的指導下,逐漸成為我國生殖和干細胞領域從事創新研究和高級人才培養的基地。實驗室歷任主任有:莊臨之研究員(1991年-1995年),祝誠研究員(1996年-2000年), 段恩奎研究員(2001年-2005年),孫青原研究員(2006年-2010年)和周琪研究員(2011年-2016年)?,F任實驗室主任王紅梅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裴鋼院士。
實驗室的研究定位是面向我國人口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大需求,在干細胞與生殖生物學領域開展前瞻性和引領性研究,深入探索重大基礎科學問題,研發新型研究工具和疾病治療方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國民健康水平和人口質量。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殖健康研究、創新細胞技術研究和再生醫學研究。
實驗室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兩項、省部級獎勵多項,研究成果5次入選 “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2016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十二五”突出貢獻團隊獎。2016年在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中被評為 “優秀”實驗室。2011年以來實驗室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863”計劃、中科院先導專項等項目200余項,年均科研經費8000余萬。實驗室研究論文質量逐年大幅提升,2011-2020年以通訊作者單位發表SCI論文700余篇,其中IF>9論文占比超過20%。
實驗室現有在編職工76人,包括研究員24人,副研究員12人,助理研究員13人,高級工程師和實驗師4人,初中級技術人員23人。其中有院士1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8位、“優秀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4位,先后有14人次擔任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實驗室設有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共有博士生導師24名,碩士生導師5名;在籍研究生257人;在站博士后46人。
研究組設置
研究組名稱 |
研究員 |
副研究員 |
性別決定與性別分化研究組 |
|
|
生殖表觀遺傳研究組 | 郭帆 | |
干細胞與性腺發育研究組 | 郭靖濤 | |
精原干細胞研究組 |
|
|
干細胞與神經再生研究組 |
|
|
干細胞再生與代謝研究組 |
|
|
神經干細胞增殖與分化研究組 |
||
分子胚胎發育生物學研究組 |
|
|
干細胞與細胞周期調控研究組 |
||
干細胞微環境與細胞命運決定研究組 |
|
|
干細胞與神經發育疾病研究組 |
|
|
生殖免疫研究組 |
|
|
干細胞與衰老研究組 |
|
|
干細胞與腦損傷修復研究組
|
|
|
基因工程技術研究組 |
|
|
生殖生理學研究組 |
||
血液與免疫細胞再生研究組 |
||
生殖病理學研究組 |
||
生殖細胞與受精研究組 |
||
納米技術與藥物遞送研究組 | 魏妥 | |
大動物遺傳修飾研究組 |
|
|
干細胞與免疫學研究組 |
|
|
細胞微環境系統生物學研究組 |
|
|
生殖工程研究組 |
更新日期: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