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的學科設置包含了生物學、生態學、基礎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4個一級學科和生物與醫藥專業學位類別。
設有動物學、基因組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態學、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再生醫學等共9個二級學科專業的博士培養點;以及動物學、基因組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態學、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再生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與醫藥11個二級學科專業的碩士培養點。
學術型研究生學科專業及研究方向
學科門類 |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研究方向 |
理學 |
生物學 |
動物學 |
1.下一代昆蟲分類學;2.節肢動物系統學;3.昆蟲形態與功能;4.魚類分子進化;5.鳥類多樣性格局與形成機制;6.物種多樣性機制;7.蚜蟲與內共生菌的協同進化;8.鳥類基因組進化;9.獸類資源及保護/生物地理學;10.入侵昆蟲鑒定與控制;11.分子系統學; |
基因組學 |
1.生態基因組學;2.保護基因組學;3.進化和群體基因組學;4.有害生物與宿主互作基因組學;5.動物演化保護基因組學;6.昆蟲微生物組學與應用研究;7.行為遺傳學;8.細胞微環境系統生物學;9.計算分子進化研究;10.昆蟲-病毒-植物分子互作;11.抗病毒免疫反應調控;12.植物蟲媒病原互作基因組學;13.多肽生物學及進化;14.昆蟲免疫與發育學; |
||
發育生物學 |
性別決定與性腺發育; |
||
細胞生物學 |
神經細胞與昆蟲行為。 |
||
再生醫學* |
1.干細胞與再生醫學;2.表觀遺傳與發育再生;3.干細胞與神經再生;4.干細胞再生與代謝研究;5.神經干細胞;6.干細胞與基因治療;7.生育力維持與重塑;8.干細胞與神經發育及體外誘導;9.造血干細胞發育及體外誘導;10.干細胞與衰老;11.神經元退行分子機制、神經干細胞耗竭與干預;12.基因工程技術;13.干細胞與生育力的維持與重建;14.血液/免疫細胞再生;15.干細胞與免疫學;16.衰老與再生醫學; 16. 生物材料和先進技術在細胞命運調控及再生醫學中的應用 |
||
生態學 |
生態學 |
1.生理生態與進化生態學;2.鳥類行為功能與進化研究;3.全球變化與生物多樣性;4.種群和進化遺傳學;5.動物行為或種群生態學;6.共生生物生態適應與協同進化;7.功能基因組學。 |
|
醫學 |
基礎醫學 |
免疫學 |
1.免疫學;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1.精原干細胞、減數分裂與精子發生;2.線粒體與心臟穩態研究;3.妊娠建立和維持機制及重大妊娠疾病的發病機理;4.胚胎發育與遺傳疾??;5.雌性配子發育與生育力維持。 |
||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
1.分子胚胎發育生物學;2.大動物遺傳修飾; |
||
再生醫學* |
1.干細胞與再生醫學;2.表觀遺傳與發育再生;3.干細胞與神經再生;4.干細胞再生與代謝研究;5.神經干細胞;6.干細胞與基因治療;7.生育力維持與重塑;8.干細胞與神經發育及體外誘導;9.造血干細胞發育及體外誘導;10.干細胞與衰老;11.神經元退行分子機制、神經干細胞耗竭與干預;12.基因工程技術;13.干細胞與生育力的維持與重建;14.血液/免疫細胞再生;15.干細胞與免疫學;16.衰老與再生醫學; |
||
工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 |
器官制造、干細胞特異生物材料、干細胞空間命運、生物3D/4D打印技術、干細胞研究中的交叉學科技術。 |
?。ㄕf明:1.*再生醫學為交叉學科;2.研究方向會根據研究所實際情況進行相應調整)
專業型研究生學科專業及研究方向
學科門類 |
類別 |
領域名稱 |
研究方向 |
工學 |
生物與醫藥 |
/ |
根據研究所實際情況調整 |